•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管理模式的探索

摘要: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佳治疗方案,从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NINDS)研究到2003年欧洲协作急性卒中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发病4.5 h内治疗是溶栓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根本。然而截至2011年,我国的静脉溶栓率仅为1.6%[1],时间窗强烈制约着临床上溶栓治疗的开展。传统的静脉溶栓模式强调“时间就是大脑”,即基于临床症状以及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 T)平扫排除脑出血后给药。该模式虽然对发病到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可控性强,但存在误诊和出血风险的缺陷。随着我国临床溶栓技术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优秀经验以及影像学研究进展都在为建立更为合理的溶栓流程贡献灵感。因此,加强对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管理的模式建立势在必行,如何建立高效且安全的静脉溶栓理念和可操作流程是关键。

更多
作者: 楼敏 [1] 张圣 [1]
期刊: 《中国卒中杂志》2014年11期 895-898页 ISTIC
栏目名称: 述评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4.11.002
发布时间: 2014-12-03
  • 浏览:215
  • 下载:482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